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量在今年一季度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消息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还未曝光。此次突破意味着日本车20多年来首次失去全球汽车出口冠军的宝座,更令人担忧的是,日系汽车巨头丰田和本田目前正面临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一落千丈。
日本的汽车产业一直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占据日本工业总产值的40%,为全国提供了530万个就业岗位。曾经被誉为日本工业帝国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然而如今这颗明珠却跌落在地上,破碎成了碎片。日本的制造业最后的遮羞布正在被中国汽车撕得粉碎。
为何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如此没落?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全球汽车竞争的历史。
我们要知道日本汽车最早的对手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曾对美国汽车市场发动了一场珍珠港式的袭击。当时以美国福特为首的一众美国汽车企业形成了对日本汽车的全面压制态势。为了与美国抗衡,日本车果断采取了一些冒险的策略。
美国车以大排量和强大动力著称,但也面临油费高昂、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使得美国车备受国内民众的诟病。这给了日本车以机会,他们专注于研发小型、省油的廉价汽车。在当时,日本人对燃油费用非常敏感,对汽车的体型也非常在意。
日本车看准了机会,迅速推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小型、省油的经济型汽车。
这成为日本车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的三大利器:价格低廉、燃油经济、可靠性强。
而依靠大排量车型赚取利润的美国车企对此不敢兴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73年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导致国际油价暴涨400%。
这使得一直对美国车有微词的消费者纷纷转向购买日本汽车,尤其是小型经济车型。日本车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实现了一场华丽的逆袭。同时日本车还进军东南亚市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成本,成功夺取了该地区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市场,日本汽车继续以低油耗、小车型为卖点,与国内车企展开竞争。当时想要购买一辆本田思域都要排队等上两个月,即使加钱也未必能买到。甚至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都公开表示,全世界的车企都在向丰田学习。然而到了2010年左右,被日本汽车压制了十多年的中国国产车终于展开了反击。
过去几十年,日本汽车凭借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构建了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然而事实上,这个堡垒如今却像是建在沙滩上的巨型建筑,看似无坚不摧,实际上却随时可能被推倒。而日本车的傲慢也正是导致堡垒破碎的原因。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引爆新能源车革命的过程中,日本车企并非没有机会。早在特斯拉之前,日本车企就已经制造出微型电动车,丰田至今拥有全球最多的电动车专利,甚至超过了特斯拉。
然而当时的日本车企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电动车的念头,甚至对特斯拉的进入日本市场持轻视态度。丰田的CEO曾表示特斯拉只是好莱坞明星的玩具,不值一提。然而事实却截然不同。
丰田推出的首款纯电动车BC4X在全球市场遭遇滑铁卢后,竟然转向与比亚迪合作寻求帮助。近期丰田推出的几款车型,电池和电机技术均来自比亚迪。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组件电池方面,中国的四大新能源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和国轩高科,占据了动力电池市场的80%份额。这些中国车企成功地打破了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技术壁垒。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已经超过日本燃油车巨头,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
而且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年获得了巨额资金的支持,国产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车企的核心技术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不再受制于美日车企在技术上的压制。令人鼓舞的是,今年3月,中国品牌比亚迪已经超过日本车,在中国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不仅如此,在东南亚市场,中国国产车企也纷纷挑战日本车企的地位。比如在泰国市场,比亚迪和长城成为新能源和燃油车市场的领军品牌,日本车企在泰国市场遭遇重挫。而在马来西亚市场,吉利汽车也成功地击败了日本车企。2022年,全球十大畅销电动车中,中国品牌占据七席,日本车企却一无所获。
可以说中国国产车企在新能源革命中崭露头角。
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还开始向海外市场进军,对日本车企形成了严峻的竞争。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曾经在国际市场上备受质疑,但眼下他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本车企也不得不正视中国车企带来的竞争压力。
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标志着日本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国产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开始向海外市场扩张。日本车企不得不面对中国车企带来的技术压力和市场竞争。
这场新能源革命中,中国国产车企的表现令人期待。